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

[散步] 柳營吳、陳、劉家古厝

從新營跨過急水溪就到了柳營,然後沿著路上「吳晉淮音樂紀念館」的指示牌,就來到了目的地的其中之一個老厝。


吳晉淮音樂紀念館


火燒店地區於明鄭時期尚無聚落形成,在吳氏家族來台墾殖後,由吳家歷代繼承土地逐漸分割,並逐漸配將部分土地配與佃農、長工等集村興建房舍而發展之聚落。火燒店於康熙年間雨急水溪對岸之鐵線橋(倒風內海的港口,鹽水港的副港)為同一區域範圍,後因河川改道,成為一較封閉性之獨立聚落。

吳家歷史

吳家算是當地的望族吧,依其家譜資料,家族歷史可追溯到康熙-乾隆年間(1725-174年),由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三十九都報邭鄉,移民至臺灣府諸羅縣開化里鐵線橋堡龍船窩庄。

來台第一代吳以濟先生(1705~1769)於清領時代受贈大戶侯,火燒店聚落周遭至急水溪範圍均為當時所配屬田畝。

第二代吳孚捷先生(1732-1771)為太學生,相傳為武舉人(曾至福建省會福州進行鄉試?),至今仍留存技勇石(清朝武生考校時用的舉重物。把規定重量的技勇石,端起指定的高度和次數)於吳家第七代果園中。

第六代吳班先生(1874-1931)經營糖廍事業。

吳家第七代長男吳振生先生(1899-1992)自查畝營公學校(今柳營國小)畢業後,考入臺南長老教中學校(今長榮中學),在學期間接受受洗,原決定以教會為志業,於1992年轉入日本神學院,後經家人反對而近進入京都甲級高商學校,畢業後1925年於鹽水港開業豐原百貨店。至1930年父親別世兒回家接下家業。1931年受庄民(火燒店庄,1920年10月後改為火燒店大字)選為火燒店庄之保正,並接受新營製糖所(日治時期引進西方製糖技術,1909年新營製糖所成立,屬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)聘為火燒店區之原料委員,同年興建吳晉淮故居。又受嘉南大圳組合聘為火燒店區的農事小組長。

吳家第七代次男吳進益先生(1902-1966)自查畝營公學校畢業後,考入臺南長老教中學校,未完成中學即轉至日本念預科兩年,畢業後進入名古屋醫科大學,回台後於雲林開業,之後至廈門日租界執業。1937前後回台定居,於台北開業。228事件後,至臺南的台糖醫務室,之後於新營、嘉義開業,最後至高雄事立醫院擔任眼科主任至退休。

吳家第七代三男吳晉煌(1913-2002)自查畝營公學校畢業後,前往日本東京名教中學就讀,期間無相關史料留存,僅之回國後任公務員。1940年分家產,因家族果園土地無人管理,吳即自願接管家中果園農務。

吳家第七代四男吳晉淮(1916-1991)自查畝營公學校畢業後,曾在日本習醫,後學習音樂,為台灣之名音樂家。
  • 1929年進入東京立教中學。畢業後,二哥吳進益安排吳到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。
  • 1933年(17歲),吳晉淮瞞著家人,放棄學醫,進入日本歌謡学院(大村能章1931年設立),奠定了音樂創作基礎。
  • 1938年(22歲)畢業後,以「矢口幸男」(矢口為吳的拆字)為藝名在日本登台演唱。
  • 1941年(25歲),太平洋戰爭爆發,演唱事業被迫中斷。戰爭期間被動員到「中島飛機製造會社」製造飛機。
  • 1948年(32歲),以「矢口晉」為藝名,巡迴日本演唱兩年,並為唱片公司作曲。
  • 1953年(37歲)與佐野博、條原寬組成「拉丁三人組合唱團」,以吉他為伴奏,巡迴日本各地演唱十幾年。
  • 1956年(40歲),吳晉淮的母親過世,因在戰亂中遺失所有證件,無法及時回台奔喪。
  • 1957年(41歲),辦妥相關的證件,回到離開24年的故鄉─台灣。但在1961年前,吳的表演事業重心仍在日本,常台日兩地奔波。同年與與友人遊關仔嶺,旅館的年青女服務生對吳晉淮特別照顧,譜下《關仔嶺之戀》。也與作詞家葉俊麟合作寫下《暗淡的月》,兩曲為吳晉淮最早的代表作。
  • 1960年代初期,台灣本土音樂創作者在自我覺醒下,創作多首台灣歌謠,吳晉淮是此風潮下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  • 1961年(45歲),吳認識21歲的高瑜鴻,隔年結婚。
  • 1965年(49歲),開設「吳晉淮音樂研習社」教授歌唱,承襲日本嚴格的教學方式,所教過的學生,如郭金發、蔡一紅、陳芬蘭、蕭麗珠、陽光、良山、黃乙玲。
  • 1980年代,吳的作曲創作進入另一高峰,受唱片公司之邀,為洪榮宏、江蕙寫下多曲。
  • 1984年(68歲),原在北投那卡西唱歌養家,15歲的黃乙玲被吳收為關門弟子。
  • 1986年後(70歲),吳不堪身體勞累,逐漸淡出藝界。
  • 1990年(74歲),在台北城光教會受洗,吳正式成為基督徒。
  • 1991年,吳因急性肺炎住進淡水馬偕醫院,享年74歲,葬於台南縣白河鎮員山木屐寮。
資料來源: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展版、Wikipedia

未完待續~

為三合院形式,左護龍外側原有僕役和廚房的附屬空間,現已不存。


原有圍牆跟井在道路拓寬時拆除

木構件精美



所有空間都作為展覽的用途,覺得做的很好,資料也很多。可惜不是我這個時代的歌曲,對於吳家的歷史還比較有興趣,一個家族竟然跟當地聚落發展這麼相關,從清代遷台至今,子孫也是事業有成。

陳家古厝


建於大正8年(1919),家長貞法於日治時代曾任保正,以經營稻米加工起家。從福建請來工匠連帶建材,歷時三年建成,包括庭院佔地二千多坪,為閩南與巴洛克混合的一樓紅磚平房。

中央主入口設有玄關,左右兩側次入口為兩坡水的妻切破風山牆小屋頂,有三角形的簷飾。目前仍有住人,所以只在路邊看看拍照而已。


建築正面

建築背面

劉家古厝




參考資料:
http://blog.xuite.net/apex.cheng/wretch/225533752-柳營++陳貞法古厝
http://www.5819375.idv.tw/phpbb3/viewtopic.php?f=5&t=20276&start=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